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比2014年回落2.2个百分点。这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第五年放缓。对于工业增速的持续下行,我们要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工业增长速度数据客观反映了工业经济运行趋势和阶段性特征。
首先,工业增速回落是国内外经济环境趋于复杂严峻所导致的。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疲软的现象未明显改观,主要发达经济体回升不及预期、新兴经济体增速普遍回落。2015年,我国出口额比上年下降1.8%。从国内看,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工业经济面临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跌、企业效益下降等一系列矛盾和困难。工业经济运行的内外经济环境的发生了变化。
第二,工业增速回落是主动转方式调结构的结果。工业经济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在资源和环境等要素成本约束下,结构调整是现实之需也是放眼未来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淘汰、化解过剩产能等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系列政策措施调控下,伴随结构调整的增速放缓是正常现象。
第三,随着工业体量逐渐增大,工业增速回落是客观必然。我国工业随着体量逐渐增大,在更大规模的基数上实现增长的难度不断加大。据测算,2015年工业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加值增量,相当于五年之前的1.7个百分点,相当于十年之前的3.4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速度放缓符合客观规律。
当前中国工业处于结构深度调整阶段,增速下行主要体现在传统产业的调整,而新兴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增势良好,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高耗能行业和采矿业深度调整。2015年,以生铁、粗钢、铁矿石、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为代表的传统产品出现了多年来未见的负增长,同比分别下降3.5%、2.3%、7.7%、4.9%和8.6%,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增速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4个百分点,工业增长速度的总体放缓主要体现在上游传统产业和产品的调整。
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15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继续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1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7%;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增长10.6%;医药制造业增长9.9%。
另一方面源于生产份额更多向附加值高的产业链环节延伸。如钢铁、有色工业中,附加值相对较低的冶炼行业生产份额减少,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压延加工行业生产份额增加,提供了增长和盈利的空间。如炼铁、炼钢生产同比负增长的同时,钢压延加工生产同比仍然实现了8.7%的较快增长;常用有色金属冶炼处于微利状态,而有色金属压延加工生产增长10.7%,利润也增长平稳。另外,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日用化学产品制造、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稀有稀土金属冶炼等细分行业增速也在10%以上。
入驻:2024-02-26
入驻:2024-02-26
入驻:2024-02-26
入驻:2024-02-22
入驻:2024-02-22
举办:2026-03-29 至 2026-04-01
举办:2025-05-13 至 2025-05-16
举办:2025-03-14 至 2025-03-16
举办:2025-03-19 至 2025-03-22
举办:2025-08-27 至 202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