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注册
现代机床杂志 2024 第一期

订阅电话:010-80335298
台湾治盛科技G-TOP 昆山雷柏士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维香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欧诺威数控刀具有限公司 四川泰刕斯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常州埃特法斯工具有限公司 北京科勘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昆山涵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工博会 泰劦斯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洛友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苏氏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诺伊数控工具 上海翔驰刀具有限公司 德州凯狮商贸有限公司 东莞市川润数控刀具有限公司
首页 » 产业热点 » 借鉴工业4.0 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借鉴工业4.0 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从拉动力量变成了拖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透露,2015年,中国装备工业首次低于工业平均增速。 
   
  从2009年开始成为规模第一之后,中国装备制造业一直持续增长,现在基本占到全球33%。中国装备制造业能否继续“往上走”?中国装备制造业如何借鉴工业4.0,实现转型升级?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德国工业4.0在中国的创新与应用”课题组召集下,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就相关话题,进行了探讨。 

  石勇:业界需要工业4.0示范企业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
 
   
  从2009年开始中国装备制造业成为世界规模第一以后,持续地增长,现在基本占到全球33%,这个是否已到顶?上世纪20年代美国装备制造业曾经达到全球52%的高度。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美国搞制造业回归,整个装备制造业已经从单极向多极发展,感觉未来一个地区能够达到全球50%多的份额可能会有困难。但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会不会再往上走?从现在的增速和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看,我觉得可能还是有希望的,但不一定能达到50%多这个高度。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研究发现,人均GDP8000美元以后,钢铁、水泥等建材产品会出现绝对性过剩。装备制造业作为主要拉动力量,一般在发达国家还会有1—2倍在增长,当然,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这次在结构调整过程中,装备制造业强调的是结构过剩,不是绝对性过剩,装备制造业更多可能要面临产业结构升级。 
   
  现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出现分化趋势。 
   
  一是结构分化。传统低端的产品、投资类相关产品,如工业机械、机床等等,下降速度非常快。而民生类,如医疗器械、环保、智能产业增长得非常快。但这一块规模比较小,尚未形成新的动力,所以暂时看不出制造业大盘往上快速拉动。但是随着产业规模的逐渐增大,慢慢会看到制造业增速的提升作用。 
   
  二是地区分化。江浙沿海一带要好于内地和东北地区,这跟江浙地区作为隐形冠军,长期发展中间企业有关。江苏除了徐工,很少有特别大型的装备企业,但是它们在基础技术、基础制造这一块做得非常扎实,所以在这一轮调整过程中受到的冲击相对小于内地和东北地区。 
   
  谈到借鉴工业4.0,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我有几点建议。 
   
  一、确实是要智能转型。但怎么转?我的感觉是“上热下冷”,政府热情高,企业反应冷。不是企业不想干,而是不知道怎么干。工业4.0到底是什么样?没有模范工厂。所以需要工业4.0案例和示范企业。 
   
  我国整个制造业水平比较低。有专门做智能化建设的公司反映,能够进行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车间建设的企业仅有一两成,八九成企业,甚至有的传统产业还在用手工,最基础的数字化建设都没有,如何向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转型?回看日本、台湾地区,他们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当人均GDP达8000到10000美元时,都实施过自动化运动,为其智能化转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国应该拿出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去补这一课。 
   
  二、关于工业强基。装备制造业以前一直提“整机带动零部件发展”,整机发展起来了,零部件没有发展,造成“大而不强”。日本以前走的也是“整机带动零部件”,上世纪60年代,发现此路不通,就开始大力支持基础技术和基础零部件,至今还每年拿出200多个项目支持基础技术,其中50个是铸造技术。现在国家专门提出了工业强基工程,从基础做起。 
   
  三、要大力发展专用装备。现在很多装备都是通用型的,专用装备、专用工装现在研究得还很少。实际上这一块的需求很大。专用装备必须跟用户结合起来,了解用户的工艺特点。机床企业本来就没有规模化的概念,国外的同类企业到一二百亿元就是很大的企业了,不像工程机械、汽车产业,不可能出现千亿级别。我们做过一个统计,我国现在机械工业产值两万亿元是专用装备,四万亿元是通用装备,这个还应该调整,只有有所提升,未来才能使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变大变强。 
   
  田沙:发展工业4.0,企业需要量体裁衣 
   
  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副总裁
 
   
  2016年,中国生产企业市场走向低迷,机床工具行业首当其冲,影响最大。面对新形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对公司业务作了重大调整,将业务分成3个事业部:第一部是秦川一直以来的主业,机床工具;第二部是零部件;第三部是现代服务制造。 
   
  其中,第三事业部主要是面向全国做工业4.0升级,提供数字化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线等解决方案。通过前期装备制造领域积累的专业经验,提供非常有竞争力的工艺方案、设备选型方案,在数字智能化的短板领域,通过和优秀伙伴合作共创,获得了众多客户的信任感。 
   
  以秦川的实践为样,工业4.0的基础在于精细化生产管理。精细化生产管理的概念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存在,如今,在现在的信息化、智能化前提下又有了新的内涵,而国内企业长期存在生产管理粗放、人为因素太多的问题,导致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更严峻。 
   
  企业实现工业4.0的目标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全方位、高质量、低成本的作业模式,包括生产、物流、采购等方面。这必须要基于企业所处价值链的角度,针对企业流程进行全方位分析,明确企业的短板与痛点,做好减法,去除不必要的流程,加好适应自身发展的管理流程。 
   
  工业4.0提供了总体的规划思路,但是企业还得根据自身量身定做,避免跟着国外乱跑,浪费了大量的金钱,也丧失了时代给予的发展机遇。 
   
  史洪源:装备制造业要做好智能互联 
   
  和利时科技集团副总经理
 
   
  智能制造包含三个方面:智能工厂、智能产品和智能服务。 
   
  就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和利时总结了“六化”,按步骤去做,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第一是精益化,理顺流程,去除无用的步骤;第二是自动化,替代人工,提高质量和效率;第三是数字化;接下来是网络化;再是信息化;最后才是智能化。做好顶层设计,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根据企业所处阶段,逐步推进。 
   
  从现在的技术发展层面来说,最关键的是解决设备间互联互通的问题。过去企业购买的众多设备,彼此之间不具备互联互操作和协调能力,原因在于控制系统不一,接口不一,设备互联成本高昂。这是很多中国企业都存在的问题,也是实现网络化、智能化的一大障碍。 
   
  对于大型通用装备制造,建议按照智能产品的道路发展,实现装备的智能互联,通过生命周期服务增加收入。通常大型装备的全生命周期会有30—40年,在其生命周期管理中,会涉及到检修、升级、故障诊断等服务。据统计,目前装备服务市场空间巨大,增长速度也很快。更进一步,要将好的运营方法算法化,以智能硬件为载体提供优化服务,既为生产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为装备制造企业带来营收。 
   
  社会进步的步伐是坚定的,但可能又是缓慢的,需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操之过急。 
   
  刘长勇: 工业4.0亟待建标准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大家都知道新松是做机器人的,其实机器人在我们公司的比例并不是最大,最大的是集成成套,包括数字化车间,从2010年开始,我们做了大量的案例。 
   
  比如我们在电力行业做检测的数字化车间,其中一个从立体仓库到用移动机器人进行上下表检测,包括生产线检测等等,都实行数字化生产。过去,这个车间用了200多人,采用移动机器人

来源:网络投稿 报道:于小通
广东钶锐锶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全鑫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丞洋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深圳市金汇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迈萃斯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诺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凯柏精密机械(嘉兴)有限公司
东莞市盛鸣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台中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广东正代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惠州市德瑞科机械有限公司
安微力成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德湾数控机床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钜瑞工具有限公司
广州台茂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市凯博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精霸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关于我们| 营销服务| 人才招聘|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京ICP备14047549号-1 Copyright©2001-2014 mmtol.com.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