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即使德国数字化经济大背景下,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技术之间的关系仍然不能明确。在数字化产业表现疲软的情况下,拥有巨多中小企业的德国制造业能否完成承载数字经济增长的历史重任,仍然是个有待观察的课题。
日本大型机械厂商正增强在华机械零部件和机器人等的生产体制。三菱电机将在中国新建工厂,川崎重工业则启动了中小型机器人的生产。在人工费用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敦促当地企业引进物联网,并通过自动化等举措来提高工厂生产效率。
在广东东莞召开的首届科技创新论坛上,来自中国、德国、加拿大等地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聚东莞,深入探讨“科技引领开放共享”、“工业4.0”、“人工智能”等前沿话题。
2016年11月8日至11月9日,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受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邀请,
大数据有一个最大的悖论是什么?大数据的分析是基于相关性的,但是相关性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不靠谱的,你不知道相关性是对的还是错的,比如今天我就不太想讲这个题目。
“从拉动力量变成了拖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透露,2015年,中国装备工业首次低于工业平均增速。
就在全球智能制造技术疾速推进的热潮中,“工业4.0”技术也跃然而起。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趋向,“工业4.0”已成为全球工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风向标。对于“工业4.0”技术,世界上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推广和应用。发展“工业4.0”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如果零件本身能够与生产设备进行交互,或者如果零件在需要修理时能够自我完成修理,当人、机器和工业生产过程能够实现智能联网,
3月15日,周二早盘,工业4.0概念盘中拉升。截至发稿,昆明机床涨4%,徐工机械、东土科技涨3%,海得控制、汇川技术涨2%,秦川机床等多股涨超1%。
未来的工厂是什么样子?同一条生产线上可以生产很多种不同的产品,客户可根据自己喜好定制不同款型、不同配置的汽车,工厂接到订单后,不再需要人工转换程序,只需零部件通过自己身上的标示,“告诉”机器采取不同的操作就可以实现,工厂里所有的物理环节都拥有一个“数字双胞胎”,通过网络彼此进行智能的连接、沟通和协调,出现问题也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自行解决。在一些国家的工厂中,这些已经成为现实。
工业4.0来了,有人预计,它能10年内淘汰所有传统产业,将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革命。而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德国,率先进行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掀起了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那么,这一轮浪潮中的中国制造,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俄罗斯《独立报》1月25日刊发题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会波及到俄罗斯》的文章,作者是该报经济部副主任阿纳斯塔西娅·巴什卡托娃。文章称,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会把俄罗斯驱赶到全球发展的边缘地带,俄罗斯有可能彻底沦为资源供应国。
工业4.0来了,有人预计,它能10年内淘汰所有传统产业,将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革命。而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德国,率先进行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掀起了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那么,这一轮浪潮中的中国制造,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据报道,央行等八部委日前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工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具体金融政策措施。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27日公布的“2016年度工作推进计划”显示,韩国政府将对生物、低碳、无人驾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加大支持力度。
1月23日,世界经济论坛第46届年会在达沃斯落下帷幕,在年会上,人们对2016年的全球经济前景预测普遍感到悲观。仅有27%的受访人士对未来经济走向感到乐观,这个数据比去年对2015年前景调查的乐观人数低了10%。
26日上午,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专题审议。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傅新华通报上海发展“互联网+”工作情况。傅新华表示,“互联网+”带动了上海产业升级,形成了竞争新优势。
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度会议正在讨论如何才能更好地使用AI技术。这些世界级的决策者在制定未来战略时所面临的挑战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紧急要素是,我们必须推动商业和社会向前发展。
我们来想象一下“未来工厂”的画面:顾客打开手机App定制汽车,电脑自动下单,机器下达指令自动运行,产品会和机器人沟通并自动纠错,合格率达99.99%,生产效率是今天的N倍……
据牛津大学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在美国,20年内将会有47%的工作岗位被机器人取代。专家表示,智能机器人将最先代替流水线上不断重复单一动作的工人,但是与艺术创作相关、与人交际的公关工作,或者需要人感性判断或思考的工作,难以被取代。
“近年来,全球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行业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与之紧密相关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的市场规模也逐步发展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国上市公司蓝皮书: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5)》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入驻:2024-02-26
入驻:2024-02-26
入驻:2024-02-26
入驻:2024-02-22
入驻:2024-02-22
举办:2026-03-29 至 2026-04-01
举办:2025-05-13 至 2025-05-16
举办:2025-03-14 至 2025-03-16
举办:2025-03-19 至 2025-03-22
举办:2025-08-27 至 202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