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注册
现代机床杂志 2024 第一期

订阅电话:010-80335298
台湾治盛科技G-TOP 昆山雷柏士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维香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欧诺威数控刀具有限公司 四川泰刕斯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常州埃特法斯工具有限公司 北京科勘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昆山涵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工博会 泰劦斯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洛友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苏氏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诺伊数控工具 上海翔驰刀具有限公司 德州凯狮商贸有限公司 东莞市川润数控刀具有限公司
首页 » 企业动态 » 国产机器人发展应重质量 标准缺失乱象

国产机器人发展应重质量 标准缺失乱象

工业机器人产品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质量问题?记者调查后得知,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高速发展,但整个产业基本处于无序阶段,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标准体系,导致工业机器人产业“野蛮生长”,机器人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导致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大部分高端市场都被外国品牌所占领。 
   
  标准缺失乱象丛生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国内工业机器人使用及销售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我国201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高达5.6万台,同比猛增54%,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中国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形成了100多家从事机器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工程应用以及零部件配套的产业集群,全国各地纷纷建设和筹建机器人产业园,机器人的应用已遍及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医药食品等行业。 
   
  但由于国内工业机器人标准缺失或不全面,很多国内机器人的概念企业用“攒机器人”的方式研发工业机器人,只做简单拼凑;甚至还有些机器人公司,鼓励客户买自己的组件回去组装工业机器人,并且在不做任何与认证相关测试的情况下,就直接用于生产线。 
   
  记者发现,这些现象渗透在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各个方面,比如某集成商在使用进口机器人时,由于接口标准方面没有相关规定,进口的机器人仅开放了低速串口,无法与实时测量设备的高速数据接口进行对接,导致机器人集成应用方案的实时测量能力受到限制。由于没有权威性认证机构,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性能下降很快。即便是在同一家机器人制造企业,其产品质量忽高忽低都是常有的事。 

  发展应当重质量 
   
  “未来十年,汽车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最为广泛。”有业界人士曾指出,在专项资金的补贴激励下,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将成为转型“中国智造”的关键。随着市场需求大幅增加,“中国制造2025”会给国产机器人企业实现“弯道超车”,带来巨大市场机遇,国产机器人产业将迎来迅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一场盛大的机器人“武林大会”已在悄然进行。如何让工业机器人规范化发展,提升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记者走访了多名工业机器人知名专家,寻问解决之道。 
   
  专家表示,虽然我国在相关零部件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无论从质量、产品系列全面,还是批量化供给方面都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方面的差距尤其明显,直接影响了我国机器人的价格竞争力。加上国内标准不健全,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国内很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产品,普遍没有经过专门机构进行系统化检测和认证,就直接在市场进行销售。专家呼吁,国内机器人产品质量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快建立工业机器人标准体系。 
   
  致力规范化发展有志者在行动 
   
  深圳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据统计2014年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有237家,产业总产值480亿元,拥有了完善的硬件产业链和迅速膨胀的智能制造市场。虽然在机器人领域已经积累起雄厚的产业实力,但由于市场准入标准不一,各企业的机器人产品质量仍参差不齐。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在迷茫中摸索前进的企业,该公司隶属大富配天集团,是深圳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机器人研发之初,该企业也曾因为不知该如何参照国内标准而犯难。但在决定严格参照欧洲标准来设计工业机器人后,该企业突破了瓶颈,通过不断完善横向通用技术的综合融通能力,强化自主创新的研究开发和纵向一体化精密制造的能力,最终成为了端到端网络工业技术提供商。 
   
  “标准可以使机器人设计和测试规范化,使企业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功能、性能和稳定性得到保障。”大富配天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深圳市宝安区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执行理事长徐志根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已经发布的机器人标准27项,行业标准5项,主要应用于工业和特定非工业环境、可自动化控制、可编程、可操作的机器人,以及在多轴、固定或移动情况下可编程的机器人,但还没有严格的产品设计、测试和市场准入标准。 
   
  如今,深圳为解决工业机器人“野蛮生长”等不规范现象,发挥工业机器人领域独特的产业集群优势,聚集了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等21家企事业单位,成立了国内首个由企业承担秘书处工作的工业机器人标准联盟。 
   
  据联盟秘书长徐志根介绍,深圳市工业机器人标准联盟与国内其他标准化组织机构对比,凝聚了行业力量,有效地整合了工业机器人企业、行业组织、标准化组织、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等各方面资源,建立了工业机器人行业标准平台,成立有广泛代表性的高水平的专家顾问委员会,开展国内外工业机器人标准研究,引导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研制工作,力推将联盟标准转化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实现行业规范化发展,提升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纵深解读 
   
  2014年我国工业市场新增6.78万台各类机器人,同比增长近40%。同时业内专家也预测,2015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期,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从数据上看,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确实是非常迅速的,整个产业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保持持续的增长。但是,工控中国小编要提醒的是,行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燥热”因子非常的明显,地方发展出现了杂乱无序甚至泡沫化的隐忧。这对我国变身为“机器人强国”,企业摘取制造业“明珠”是非常不利的。 

  需求激增引发产业“燥热”地方机器人发展乱象多 
   
  小编想,我们已经不需要再花费笔墨去证明国内机器人发展速度之快了,因为其表现实在是非常的明显:已经或计划建立机器人产业园区的省市遍布成都、重庆、深圳、昆山、河南、芜湖、上海等,园区总数超过30家;全球机器人巨头纷纷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从事工业机器人产品的销售、生产制造和系统集成;国内起步较早的机器人品牌已初具规模,并且国内已有超过430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平均每周还在增加2家新企业。 
   
  我们在为国内机器人产业不断发展而欣喜的同时,不如也来了解一下地方机器人的布局特点。从总量上来说,长三角的机器人布局热情要高于珠三角,尤其是浙江,这个投资热情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 
   
  客户需求和地方经济特色有关,也和政府政策有关。从地方经济产业特色来讲,长三角集装制造居多,珠三角是以电子轻工居多,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浙江的人对成本的意识要高于江苏和广东,更容易接受国产机器人。加之浙江以民企为主,江苏以国企为主。国企不存在市场生存的压力,稳定是第一条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成本意识远远低于民企,民企既要生存又要发展,所以千方百计提高生产效率。因此,珠三角机器人发展真正的还是来自于自身内在的需求,同时地方政府的推动又相当于烧了一把火。 
   
  当然,珠三角地区的机器人产业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尤其是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城市,这些地方的自动化改造一直走在全国前沿,“机器换人”规模非常巨大。 
   
  人人都想分羹:产业“燥热”引发盲目、重复建设 
   
  大市场面前,人人都想分羹。分羹的人多了,就容易产生“哄抢”的混乱局面,正如当前的中国机器人产业,整个市场充斥着“燥热”的因子。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地方政府与企业两个方面来陈述。 
   
  从地方政府层面来讲,非常明显的一点是,政府对机器人产业是非常重视的,不论是中央高层,还是地方政府,布局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新兴产业都是政策扶持的焦点。中央高层关于机器人的扶持政策我们就不说了,就单提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就足以让地方企业“垂涎三尺”:上海市经信委发布《关于上海加快发展和应用机器人促进产业转型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并推广应用机器人,到2015年全市机器人产业规模力争达到200亿元,2020年达到600亿-800亿元;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提出《关于推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对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给予相关补贴,同时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颁布《湖北省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工业机器人财税政策扶持,加大招商引资,促进产业集群,确立了到2020年,全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的目标;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加快推进南京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国家级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与产学研联盟,将南京建设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先进基地”,年销售规模达1000亿元……面对纷纷上马的地方级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与扶持政策,企业又怎能“淡定”处之? 
   
  从地方企业层面来讲,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盲目性进入、建设,导致整个产业小、杂、乱。上文中提到,全国机器人企业达数百家,而规划或已开工的机器人产业园也已达几十个,但事实是,这些产业园里的企业“杂、小、乱”,相互之间的差异性不大,产品技术含量也不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复性:杂,国产机器人产业品牌众多,在越来越萎缩的价格区间只能通过压价来抢夺市场;小,中国机器人产业缺少技术创新,没有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企业,关键部件质量和可靠性落后世界先进水平5到10年;乱,上海、深圳、天津、成都、重庆等地陆续出台扶持政策,以吸引机器人企业入驻。但机器人项目投入大,周期长,市场需求并不是爆发式的,短期内急速同质扩张,只会带来产能过剩。

来源:网络投稿 报道:于小通
产业热点 政策解读 展会报道
  1. CIMT 2025:孚尔默创新产品矩阵惊艳首秀 展现“工具全工艺解决方案”硬实力
  2. 汇聚动能 向新而行 ——肯纳金属创新产品媒体发布会在京举办
  3. 西门子第五代SINUMERIK 828D重磅发布, 加速中端市场数字化低碳化转型
  4. 友嘉集团亮相CIMT2025 诠释智能制造新典范
  5. 推进本地化生产,达诺巴特集团升级中国服务
  6. 马扎克 CIMT2025 实力出圈: 以 “革新制造” 开启智造新未来
  7. 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研究
  8. 国产机床更聪明了
  9. 五轴加工技术在商用车发动机行业的应用
  10. 中国模具产业发展趋势与需求分析
  1. CCMT2024刀具展品述评
  2. 强国复兴有我
  3. 中国装备 装备中国 走向世界
  4. 国家最新政策,国产工业软件必将崛起!
  5. AI方兴未艾,国内数控系统能否借力开启逆袭之路?
  6. 国家推动实施设备更新行动 机床行业迎利好
  7. 2023年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8. 跨界融合 协同创新 CIMES2018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
  10. 里程碑式“质量动员”促我国进入“质量时代”
  1. 2026第47届无锡太湖国际机床及智能工业装备产业博览会
  2. 聚焦网红重庆:“第25届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览会”将于5月13-16日举行
  3. 邀请函|《现代机床》杂志社与您相约2025台州机床展
  4. CMES华机展|苏州国际机床展
  5. CMES华机展|天津国际机床展
江苏开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钶锐锶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全鑫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丞洋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深圳市金汇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迈萃斯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诺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凯柏精密机械(嘉兴)有限公司
东莞市盛鸣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台中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广东正代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惠州市德瑞科机械有限公司
安微力成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德湾数控机床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钜瑞工具有限公司
广州台茂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市凯博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精霸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关于我们| 营销服务| 人才招聘|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京ICP备14047549号-1 Copyright©2001-2014 mmtol.com.

用户登录